当前位置: 人才强滇/ 热点资讯
补齐人才短板,乡村才能振兴
2018-10-09 10:29:19   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分享至:

【圆桌对话】

嘉宾:

陈雷 全国政协常委、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,水利部原部长

吴晶 全国政协常委,浙江省政协副主席,民革中央常委

陈晓华 全国政协委员、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,原农业部副部长

王传喜 中共十九大代表,山东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

主持人: 本报记者 俞海萍

陈雷 人物素描:郭红松绘

吴晶 人物素描:郭红松绘

陈晓华 人物素描:郭红松绘

王传喜 人物素描:郭红松绘
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,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,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,有效提高了农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。但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各类人才数量不足、结构不优、素质不高等问题,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依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块“短板”。如何加强“三农”工作干部队伍培养、配备、管理、使用,从而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?我们来听听四位嘉宾的观点。

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“短板”

记者:“一懂两爱”“三农”工作队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。但各地思想认识参差不齐,工作举措轻重差距较大,结合调研,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?

陈雷: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,也是“一懂两爱”“三农”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必要。我们在山东省调研时看到,山东出台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20条措施,取得不少成效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人员在编不在岗、能力素质急需提升、保障机制有待健全。

吴晶:聚焦队伍补齐短板推动基层农技推广“提质增效”。目前,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短板仍然存在:一是服务能力不足,二是转化渠道不畅,三是创新动能不强。

陈晓华:调研中我们感到,各地认真贯彻中央要求,积极探索培养造就“一懂两爱”“三农”工作队伍的途径和办法,取得明显成效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我们也看到,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,与“一懂两爱”的要求相比,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。一是统筹协调不够,二是“懂农业”不够,三是内生动力不够。

加强顶层设计,注重政策统筹

记者:培养造就“一懂两爱”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需要根据“三农”工作新形势新要求,不断探索创新,需从组织体系、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,您对此有哪些建议?

陈雷:在政策层面上,加强顶层设计,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建议中央专门制定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,聚焦基层实际问题,明确相关政策措施。同时,将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地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,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。

在机构设置上,理顺管理体制。探索实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,综合建站、县办县管、县管乡用等模式,把人财物三权收归到县,着力解决在编不在岗、在岗不务岗等问题。严把进人关,新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学历,并通过相关专业技术水平考核,实施农口院校农技推广专业定向招生、定向培养、定向就业。

吴晶:加大政策性引领,为农技队伍招来金凤凰。推广“定向招生+定向培养+定向就业”,引进优秀人才。建立健全农业主管部门、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考评激励机制,将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绩效工资、评优评先、职务晋升等挂钩。

加快体系化建设,让各种资源力量“拧成一股绳”。加快培育农技推广机构、高校院所、社会化服务组织、乡土专家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联盟,形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农技推广模式。推广借鉴浙江“1+1+N”(1个省级专家库、1个本地推广团队、若干经营主体)农技推广联盟做法。

陈晓华:加强顶层设计,形成整体合力。根据党管干部、党管人才的原则,建议组织部门牵头,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农业农村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人社等相关部门参加,着手研究制定一个关于加强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,规范各有关部门分工职责,确保各部门能够目标一致、权责统一、密切协调,共同推进“三农”工作队伍建设。

王传喜:实行党政一肩挑。我是党委书记、村支部书记、村民委员会主任和企业董事长,其他班子成员都是这样兼职和交叉任职,这样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,也减少了职数,简化了一些议事程序,运行非常顺畅。

强化教育培训,提升履职能力

记者:如何强化对“三农”工作队伍的培训,提高其履职能力?

陈雷:在履职能力上,强化培训考核。加强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和定期轮训,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,把培训成果作为聘任、考核、晋升的主要依据。完善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,细化实化岗位责任,建立科学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审办法,完善奖惩措施,激发内生动力。

吴晶:激发创新动力,让科技成果转化“遍结智慧果”。要鼓励引导产业联盟专家、农业科研人员、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增值服务、投身创业。制定实施农业技术入股的实施办法,激发农技推广服务的内生动力。创新农技人员离岗创业工作机制。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,提高农技科技成果稳定的转化率。

陈晓华:加强教育培训,提升工作水平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“一懂两爱”的总体要求,统筹制定“三农”工作队伍教育培训规划,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、农业院校、农业科研院所、乡村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,积极推行网上远程教育,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。要依据不同岗位,分级分类开展培训,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王传喜:要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。从回乡大学生、复退军人、农村“能人”中发展年轻党员、后备干部;把他们放在村属企业中层岗位上锻炼使用;注重加强培训,依托中国农科院等这些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,建立基地,培养人才。

提升保障水平,激发队伍活力

记者:能从哪些方面着手,提升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,激发队伍活力?

陈雷:在队伍建设上,提升保障水平。提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福利待遇,把工资及工作经费纳入全额预算管理,拓宽增收渠道,增加岗位吸引力,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。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能力建设,配齐必要的仪器设备,改善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,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技示范基地。

吴晶:强化典型性宣传,让甘于奉献者成为一面旗帜。我到浙江农科院调研时了解到,10余年来,他们向全省各地派了850名科技特派员,其中有“一年穿破36双胶鞋的蔬菜专家”,有“13年扎根一个乡让农民丰产增收的‘茄子王’”等。对这些耐得住寂寞、守得住清贫的农科带头人,国家要表彰奖励,大力宣传。

陈晓华:加强正向激励,激发队伍活力。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,大胆培养和启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。基层党组织换届年限已经延长,乡镇干部也不应搞“一刀切”提前退休。对于农技推广人员,要把发挥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结合起来,一方面可以实行岗编分离,编制在县,工作在乡,也可以适当提高乡镇农技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比例;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国家有关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,只要是有利于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,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都应当支持和鼓励。

王传喜:在农村基层加强党组织建设。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是1999年2月下发的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是1998年2月下发的,目前好多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,应作比较大幅度的调整。

同时,加强村集体功能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

《光明日报》( 2018年10月09日 15版)

 

责任编辑: 高艺萌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关注云南网微信
关注云南日报微信